在农村长大的孩子肯定有个很深的体会,就是每次一到星期天,爸妈赶集回来就习惯性地去翻背篓或者他们的包,摸到塑料袋就很兴奋,因为觉得里面有好吃的。

农村的孩子不像城里孩子一样,随时可以下楼买零食买水果。

大人们一个星期赶一次集,甚至农忙时好几个月不上一次街。

农村娃娃嘴巴也馋,所以才有大人回来去翻背篓的习惯。

而没有零食水果的日子,农村孩子们只能靠一些山坡上的野果子解馋,甚至是充饥。

今天要和大家说两种农村长得非常像的野果子,很多人把它们当成同一种,但经过我个人的对比发现,它们应该是两种不同的植物。

它们的名字就是猫屎瓜和八月瓜!

猫屎瓜

猫屎瓜听着是挺重口味,有的地方也叫猫儿屎、鬼指头、猫屎筒等名字。

猫屎瓜属于落叶灌木植物,能长到差不多5米。

猫屎瓜大多分布于秦岭、巴山的深山之中,像四川巴中、重庆万州、湖北恩施等地方也有,而且那边叫“猫儿屎”,云南昭通则叫“鸡肠子”!

猫屎瓜能适应到公尺的海拔范围,喜欢长在沟谷、溪流两边,或者阴湿的乔木林下。

为什么这种野果子会被取了这么个名字呢?

是因它的果实成熟后是蓝紫色的,而且浆汁很充足,形状和颜色都很像猫儿拉出来的屎,故而得了“猫儿屎”“猫屎瓜”等名字。

猫屎瓜大多是五六月开花(浅绿色钟形花,花序可达55厘米),果子在十月或十一月成熟(弯曲性果实圆棒形,8厘米左右),有的地方可能更早一些。

猫屎瓜的果肉很多人说可以吃,而且富含糖类、蛋白质、脂肪等营养物质,味道比较甜,但是果皮含有橡胶不能吃。

果肉还能加工来制糖、酿酒、做成食品、果胶、果冻、果酱之类的。

而它的种子是扁平的,长圆形,呈黑色,且含油量达到20%左右可以用来榨油,还能食用,也能做工业用油,或制造肥皂。

不仅如此,猫屎瓜的根和果实都有一定的药用价值,能清热解毒,根煎水来洗身体有奇效,果子煎服还能治疝气。

猫屎瓜可作橡胶制品,是一种很有利用价值的野生橡胶植物。

说完猫屎瓜,咋们继续来看看大家更熟悉的八月瓜,究竟和猫屎瓜是不是一种植物呢?

八月瓜

我老家是贵州的,个人不怎么见过上面说的猫屎瓜,但对八月瓜就比较熟悉了。

有的地方也把八月瓜叫野香蕉或八月,因为它的果实八月成熟自己会开裂炸开,福建等地也叫它八月炸,它还有个很好听的中药名“预知子”!

我记忆中的八月瓜是藤蔓状的,它本身也属于常绿木质藤本,叶子三五片,长圆形,先端渐尖。

与猫屎瓜的果实不一样,八月瓜的果皮是粉色的,果肉呈白色,和香蕉很像,果肉外有一层白色的膜,这一层也可以吃。

八月瓜的果肉也富含糖、维生素等营养物质,果肉香甜,是无污染的绿色食品,故而有“土香蕉”之称。

八月瓜大多分布在贵州、湖南一带,而且以贵州铜仁、湖南张家界天子山景、四川雅安石棉较多。

它们喜欢生长在索溪峪、杨家界等山麓谷地、林缘灌木丛中!

在我老家,我所在的村庄仅仅有一个树林里有这种瓜,其他地方没有,就生长上,其实八月瓜还是挺挑地方长的。

我记忆中没有看到过八月瓜开花,因为它的花期是4/5月,那时候农村正忙,根本没有时间去树林里看八月瓜开花。

只知道它的花是很多朵花组成伞房花序式的总状花序,总花梗纤细。

雄花大多呈绿白色,雌花则多是紫红色。

而它的果子成熟大多是农历的八月,熟了之后自己会裂开露出果实。

种皮大多是褐色,倒卵形!

与猫屎瓜类似,八月瓜也有一定的药用效果,主要是根部,可以治跌打损伤,风湿骨痛,而果实可以治疝气。

八月瓜可以用种子繁殖,吃掉果肉后留下种子,用碱水搓洗后再用清水漂洗干净,沥干水分晒干,在秋天差不多农历11月份左右沙藏50-70天,等来年春季2月初就可以播种在苗床里了。

八月瓜一般种下3年才能结果,很多种植户大多不采用这种方式播种。

而是用埋条繁殖,选择有一两年的生枝埋到土里,1个月后就能生根,且一年四季都可以埋根,定植后第二年就能开花结果,比种子繁殖更快。

用分根繁殖更快,早春萌芽前进行分根繁殖,在不剪断枝蔓的情况下,当年定植当年结果。

扦插繁殖也很方便,一年四季都可以,把发育良好的枝条扦插到整理好的苗床内,注意遮阴防旱,加入ABT2号生根粉浸枝蔓扦插的话,成活率会更高,甚至达到%。

猫屎瓜并非八月瓜

上面我们分别介绍了猫屎瓜和八月瓜,大家从它们的花朵形状及颜色、植物苗、果实颜色、形状等方面看,猫屎瓜和八月瓜都是不同的。

而从基本信息看,猫屎瓜和八月瓜的确非常相似,它们都是植物,都属于被子植物门,都是双子叶植物纲,都属于毛茛目,属于木通科。

有差异的是,猫屎瓜属于木兰亚纲,而且是猫儿屎属,而八月瓜属于木通属,就分布地区来说,八月瓜的分布更广一些。

综上所述,八月瓜和猫屎瓜虽然极其相似,却不是同一种植物。

好了,那么这两种野果子,大家都吃过哪种呢?有没有两种都吃过的呢?欢迎补充二者的区别和差异哦~~
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mutonge.com/mtzp/1213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