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以为只有现代人才有耳鸣,古代也常有这毛病。古代人是怎么治好耳鸣的呢?

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化参天大树上一枚光彩夺目的硕果,历史悠久,在原始社会后期华夏大地上的先民们就尝试用草药治疗疾病。

在中医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神医。中国古代一般是指扁鹊、张仲景、华佗、葛洪、皇甫谧、孙思邈、钱乙、朱震亨、李时珍、叶天士。他们著有作品《扁鹊内经》、《外经》、《伤寒杂病论》、《肘后方》、《针灸甲乙经》、《备急千金要方》、《小儿药证直诀》、《濒湖脉学》、《本草纲目》、《临证指南医案》。

今天要说的这位名医,不在其中,他叫尤怡,字在泾(又作在京),清代人,享年99岁,是明清伤寒三派中辨证论治派的代表医家,其对于张仲景《伤寒杂病论》的注释也是较为精当的,被后世历代医家所推崇。

他有2则耳鸣医案,很值得分享给大家听一听。

头痛耳鸣案

火升头痛,耳鸣,心下痞满,饭后即发。此阳明少阳二经痰火交郁,得食气而滋甚,与阴虚火炎不同。先以清理,继以补降。

竹茹茯苓橘红炙草半夏羚羊角石斛嫩钩藤实

引自《清代名医医案精华·尤怡医案精华·头痛》

耳聋耳鸣案

肺之络会在耳中,肺受风火,久而不清,窍与络俱为之闭,所以鼻塞不闻香臭,耳聋耳鸣不闻声音也。兹当清通肺气。

苍耳子薄荷桔梗连翘辛夷黄芩山栀杏仁甘草木通

引自《清代名医医案精华·尤怡医案精华·耳病》

考虑到大家看起来可能吃力,我简单给大家解读下这个头痛耳鸣案。

有一次,尤怡接待一个患者。这个人有一个奇怪的毛病,就是每次吃饭后,就开始耳鸣,而且这个毛病是不吃饭就不响。

为了治这个不一般的毛病,此人看了不少郎中,可惜都无效。最后,此人找到了尤怡。

尤怡了解到这些情况,二话没说,立刻就给写了一张方子。

方子具体用量,已经无法考证了,但是所用之药都是什么,医案中有明确记载。这就是竹茹、茯苓、橘红、炙甘草、半夏、羚羊角、石斛、钩藤。

结果如何?患者用药之后,胃脘痞满不舒、饭后耳鸣的事儿,很快就没有了,生活基本恢复如常。

诊疗思路

脾胃之气失常,易化生痰湿。痰湿蕴积日久,就变成了痰热。痰热一旦上攻于耳,就会耳鸣。

也就是痰热源于脾胃这位患者胃脘痞满不舒、食欲不振,脾胃之能不正常,体内有这么一团痰热之邪。

它就好像一面铜锣。这个痰热,源于脾胃。进食,脾胃痰热之气增加,就相当于敲了铜锣一下,这就产生了耳鸣。

怎么解决呢?民以食为天,不能因为害怕耳鸣,就不吃饭了。所以说,必须把体内的痰热之邪去掉。没有了这个祸害,吃饭之后就不会耳鸣了。

羚羊角、钩藤:熄风镇静

竹茹、茯苓、橘红、半夏、石斛:清化痰热的。

前者治标,让上窜的痰火得到压制。后者治本,去掉痰热这个病根儿。事情,就这么简单。这里头,其实是温胆汤的化裁。

看到这里,有人说这个案例借鉴不大,因为不少人的耳鸣,可能不想这个古代医案的一样,饭后耳鸣,但底层逻辑还是一样的,我认为,有些耳鸣多少还是可能和痰热、饮食不节有关系。

我们平常饮食一定要节制。吃得多,就容易影响运化。运化不及,人就有痰湿。痰湿郁积日久,就会生热。生了热,就有了所谓痰热。痰热在体内憋着,它就是一个定时炸弹,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惹出祸来。耳鸣,就是其中之一。

本文仅供学习、参考,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。文中所述配伍、方剂,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、应用,切勿盲目尝试!

我是国医堂中医李全胜,如果你有耳鸣问题,可以留言找我聊聊,我来帮你解答困扰。
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mutonge.com/mtzp/12617.html